簡述:
記者 | 徐詩琪 東莞市大朗鎮是全國有名的毛織品產業聚集地,魯生在這里經營一家針織衫工廠。說是工廠,偌大的雙層廠房里也只有十余位工人,因為大部分生產環節均被外包出去,
記者 | 徐詩琪
東莞市大朗鎮是全國有名的毛織品產業聚集地,魯生在這里經營一家針織衫工廠。說是工廠,偌大的雙層廠房里也只有十余位工人,因為大部分生產環節均被外包出去,魯生只做成衣最后幾個洗水、染色等環節。
前些年,魯生重金購入了十多臺紡織機器人,它們能自動將一條紗線紡成衣衫,把原本外包的工作攬下。試水幾年后,魯生打算今年再添置100臺,把機器人產能擴大幾倍。
在制造業發達的大灣區,無論大小工廠,勞動力短缺,“機器換人”已經勢不可擋。正處復工復產進行時,機器人在其中也發揮了不小的力量。
“機器換人”,大廠在前小廠在后
魯生工廠的機器人整齊擺放在一個房間內,“我們把這叫做一體機”,紗線放在機器頂部,成品從末端輸出,業內也稱之為電腦橫機。房間里日常只需要一兩個工人看守機器狀態。
魯生的工廠,拍攝:界面新聞
每天,一臺一體機能生產20件針織衫,“產量和人手做的其實差不多”,但好處在于機器產出的衣服品質更易把控。魯生向界面新聞介紹,早期工廠購入的機器人分為進口與國產,價值100萬的進口機器針種更密、編織的衣服更薄,30萬一臺的國產機器功能則相對簡易。也因此,進口機器主要用于生產高端產品,“30塊成本,出廠價要到100,沒法走量?!濒斏f。
隨著國產機器功能完善,價格降低,魯生有意在今年添購100臺國產機器,開始“跑量”,把利潤做上去。如此下來,機器產量占比可從目前的不到5%上升至10%,節省人力可達30%-40%。
魯生說,目前來看想要收回機器人的成本還遙不可期,但他知道,“這條路肯定是要往下走的?!?/p>
與魯生抱有相似觀點的小型私營工廠主還有很多。另一位以手工組裝為主的航模工廠老板也表示,有意投資引進流水線作業。
在“機器換人”進程上,大型制造企業走在前面。美的集團旗下的庫卡機器人是“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2021年至今,yolo.top,庫卡在佛山江西機械已建成兩期生產基地,形成機器人產業園。
庫卡CTO李宏偉曾向界面新聞透露,2021年上半年美的集團機器人的使用密度達到了320臺/萬人。在江西機械的美的微波與清潔工廠,界面新聞記者也看到包括AGV自動導航小車、機械手等多種機器人設備,據相關負責人透露,美的微清工廠在三年內從1.1萬名員工減員至8500人左右,整體效率提升38%以上。
與美的集團同處江西機械的家電巨頭格蘭仕也積極投入機器人設備。格蘭仕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格蘭仕江西機械總部已投產4條智能生產線,每條生產線17個機器人,單線每6.7秒就能下線一臺產品,生產效率是傳統制造模式的9倍,生產精度達到0.1毫米。
富士康集團旗下A股上市公司工業富聯,則已推行多年“燈塔工廠”。據工業富聯公布數據,其深圳熄燈工廠項目導入108臺自動化設備,并完成聯網化。整體項目完成后,人力節省280人,人力節省88%,提升效益2.5倍。
廣東不僅是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大省,也是生產大省。根據廣東省統計局數據,2021年1-11月,廣東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60.1%。在2021年,廣東省工業機器人總體產量達到7.04萬臺(套),占全國產量的29.7%,產量已躍居全國第一。
“換人”背后:勞動力短缺,技術工人需求高
年后是招工旺季,各工廠均開始了“搶人”模式。界面新聞綜合多家工廠招聘信息,深圳富士康將小時工時薪上漲至26-28元/小時,并給正式工開出至多7500元的獎金;格蘭仕給一線技工開出了5000-8500元月工資;華為南方工廠(東莞與深圳)的一線工人工資達8000至上萬元。
據魯生介紹,服裝制造相比于電子制造更依賴人工,尤其依賴熟練工。他廠里的熟手,旺季(有加班)的工資可達到上萬元,淡季也有六千元。但問題是招不到人了。
“很多年輕人不愿意來工廠,我廠里基本上都是三四十歲的大齡員工。做服裝的學習周期長,同樣的工資,很多年輕人寧愿去餐廳做服務員、送外賣等等?!蹦贻p人不愿進廠做學徒,這也意味著未來熟手將越來越少,出現斷層。魯生感嘆道,十年來東莞整體工人數量都在減少,老板們必須未雨綢繆。
農民工是制造業用工主力,但人數與年齡均在上升。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1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農民工總量28560萬人,比上年減少517萬人。與此同時,農民工老齡化趨勢也十分明顯,2021年至2021年,50歲以上農民工占比從17.9%上升至26.4%。與此同時,新一代農民工則傾向于選擇外賣、快遞等靈活性更高的第三產業工作。
勞動力短缺及用工成本上升,是機器換人的重要推動力。一份以2021年廣東省600家企業為樣本的調查論文《勞動成本上升如何影響企業機器換人投入?》顯示,勞動成本對企業機器換人的投入有正向促進作用,勞動成本每提高1%,企業機器人投入會增加約2.6%。
廣東省科協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主席團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劉奕華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廣東省是制造大省,但還不是真正的制造強省?!边@主要體現在智能制造能力方面,例如智能裝備關鍵零部件、芯片以及自主工業軟件的缺失。
劉奕華將智能制造分為三個范式:一,以機器換人為主的第一代智能制造;二,以“互聯網+制造”為模式的第二代智能制造;三,以“人工智能+互聯網+數字化制造”的新一代智能制造。三種范式應并行推進。
機器換人,意味著工廠從單元裝備開始投入智能化,這只是轉型的第一步,之后還有工廠設備間的聯網、工廠整體的信息化改造等。上述“三種范式并行”也意味著,不同工廠應按自身需求和規模進行不同程度的智能化轉型。
另一方面,“換人”并不代表工人失業。劉奕華提出了另一種思路: “技術工人越來越缺,這是肯定的,但智能制造(設備)也需要人維護”,fxmugj.com,他指出,國家認定了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多領域的新職業,技術工人門檻越來越高。隨著機器增加、傳統流水線普工減少,新一代制造業工人們也將往技術水平更高的新出路邁進。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上一篇:易華錄:變更會計師事務所